400-010-9168

24h统一客服热线

当前位置:MF院校库 > 上海 > 复旦大学

复旦大学MF金融硕士项目

复旦大学MF金融硕士项目

  • 所在地区: 上海

  • 院校性质:

院校介绍

 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,原名复旦公学。“复旦”二字由创始人、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,选自《尚书大传?虞夏传》中“日月光华,旦复旦兮”的名句,意在自强不息,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、教育强国的希望。复旦大学经历近百年的沿革。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,下设文、理、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学校内迁重庆北碚, 并于1941年改为“国立”。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。到1949年学校已设立文、理、法、商、农五院20多个系(科)。鲁迅、郭沫若、邹韬奋、老舍、竺可桢、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。1950年高校初步进行院系调整,复旦大学的海洋系并入山东大学;上海暨南大学的文、法、商三院,同济大学的文、法两院,以及浙江大学、英士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。1952年秋全国高校院系调整,复旦大学的法学院、商学院、农学院调出,分别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、上海财经学院和沈阳农学院;而华东地区的浙江大学、交通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安徽大学、金陵大学、圣约翰大学、沪江大学、震旦大学、大同大学、光华大学、大夏大学、上海学院、中华工商专科学校、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的文、理科有关系科并入复旦大学。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,尤其是通过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建设,以及“七五”、“八五”和“九五”的重点建设,复旦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人文科学、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、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在内的多科性研究型综合大学。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强强合并,成立新的复旦大学。如今的复旦大学,学科门类更为齐全,综合实力更加强大。     复旦大学现任校长为王生洪教授,党委书记为秦绍德教授。     复旦大学校训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”;校风:“文明、健康、团结、奋发”,学风:“刻苦、严谨、求实、创新”。     学校现有人文学院、外文学院、新闻学院、法学院、经济学院、管理学院、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、生命科学学院、上海医学院、公共卫生学院、药学院、护理学院、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、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、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、数学科学学院和软件学院等17个全日制学院,含有69个系,73个本科专业,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,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4个(其中自设24个),硕士学位授权点201个(其中自设38个),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,7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科研基地,13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,并设有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有40个学科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,居全国第三位。     国家重点学科包括:马克思主义哲学、外国哲学、政治经济学、世界经济、金融学、产业经济学、政治学理论、国际关系、中国古代文学、汉语言文字学、传播学、历史地理学、基础数学、应用数学、运筹学与控制论、理论物理、凝聚态物理、光学、物理化学、高分子化学与物理、生态学、神经生物学、遗传学、生理学、电路与系统、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、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、病原生物学、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、内科学(心血管病、肾病、传染病)、儿科学、神经病学、影像医学与核医学、外科学(普外科、骨外科、泌尿外科、神经外科)、眼科学、耳鼻咽喉科学、肿瘤学、中西医结合基础、中西医结合临床、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。     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、美国问题研究中心、历史地理研究所、人口研究所、世界经济研究所、金融研究院、数学研究所、现代物理研究所、遗传学研究所、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、上海市放射医学研究所、肝癌研究所等77个研究机构,126个跨学科研究中心,有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、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、应用表面物理、遗传工程、医学神经生物学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。    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近45,000余人,其中普通本专科生16200余人,硕士生7000余人、博士生3,100余人,外国留学生1,760余人,成人教育本专科生11000余人,网络教育本专科生近5800人。    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,现有专任教师与科研人员2400余人,其中教授、副教授1350余人,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,博士生导师近660余人,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特聘教授26人、讲座教授2人,复旦大学杰出教授3人、特聘教授10人,“973”首席科学家6人,“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25人。近几年来,学校积极引进人才,实施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,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,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。学校还拥有中山、华山等9个附属医院,集医疗服务、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于一体。医院医疗设备先进、技术力量雄厚,有900多人具有正、副高级职称,为临床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。     复旦历史上曾经拥有一大批学术大师和著名学者,在国内外享有盛誉。周谷城、陈望道、颜福庆、苏步青、谭其骧、周予同、陈建功、朱东润、胡曲园、严北溟、张世禄、伍蠡甫、卢鹤绂、谢希德等著名学者长期在校执教,为复旦奠定了雄厚的学术传统和基础。谈家桢、吴浩青、谷超豪、胡和生、王迅、陈中伟、杨雄里、杨福家、汤钊猷、顾玉东、李大潜、陈灏珠、沈自尹、闻玉梅、王威琪、陆谷孙、章培恒等一大批知名专家,仍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,成为复旦当代学术精神的代表。建校以来复旦大学共培养了18万余名各类毕业生,涌现出包括于右任、邵力子、陈寅恪、竺可桢、张志让、李岚清等校友在内的众多杰出人才,为国家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。     复旦大学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。学校从自己的实际出发,大胆吸收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,注重加强学科间的渗透、交叉、组合,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特色和优势,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,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、有自身特点的教学计划和管理体系。学科建设全面启动,发展势头良好。2002年,全国教学成果获奖数列全国第三,全国优秀教材评奖列全国第二。     学校在“通才教育,按类教学”的原则下,按照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重能力、求创新”的教学理念,将“普通教学、基础教学、专业教学”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,有机地结合起来,注重个性发展,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实践锻炼的机会。学校从1994年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,加强学生的科研训练,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。同时加强课程建设,大力提倡“名教授上基础课、带基础实验”。2001年又制订《全面推进学分制建设的可行性方案》,进一步实施以文理教育为特点的学分制建设目标,树立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观念,在调整课程设置、压缩学分、建立多种学位计划,开放选择专业、推行学期开课制,按学分收费、教学资源投入,招收外校插班生以及本校生可以转专业等方面进行改革,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。     学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,在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,累计有33篇论文入选,入选总数居全国第三。研究生发表论文数也有增长,对学校科研贡献率有所提高。2000年全校研究生发表论文数占学校总数的39.4%。在2001年亚洲13所著名商学院参加的“亚洲创业计划大赛”上,我校MBA代表队囊括全部单项与总分冠军,在全国“华为杯”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中,我校多次获团体和个人冠军。     学校建立了一套严格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,研制和开发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《高校网上教务管理系统》,实行导师制等一系列措施,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,全面实现了科学化、专业化管理,并坚持不懈地整治教风和考风,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。     学校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,设立了“学生科技创新基金”,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金”,“学生精品社团建设基金”三个一百万支持计划,开办百场精品讲座,倡导读百本书,参加百项社会实践和实验课题,使以德育为核心,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,德、智、体、美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,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。在反映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全国大学生“挑战杯”比赛中,复旦大学在1995年、1999年和2001年三次获得总冠军。2002年,复旦大学团委被评为全国“五四红旗团委标兵”。学生话剧团经常在校园上演世界名剧和自编自导自演的新戏。校男女排球队都是全国甲级队。艺术体操、射击是复旦大学的传统优秀体育项目,在全国大学生比赛中屡次夺冠。校内现有话剧团、书画协会等100多个学生社团,广大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汲取营养,锻炼才干。     复旦努力以一流的师资,一流的管理,培养出一流的复旦人才。复旦培养的人才,在各自岗位上大显身手,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。本科毕业生绝大多数在4月底前能落实单位,五、六家单位争夺一名毕业生的现象也不乏其例。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,复旦本科生当年就业率近年来始终在95%以上。从毕业生流向,也可看出复旦人在社会发展中所担当的角色。进入国家机关的人数占毕业总人数的6%——7%,直升或考取研究生,以及留在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约占40%。金融单位、各类公司企业、律师、会计师事务所等比例均较高。用人单位普遍反映,复旦的学生大多数具备自信心强、有协作精神、适应能力强等诸多优点,在工作中往往能脱颖而出。     复旦大学科技工作以面向国际科学前沿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、面向地方与国民经济主战场为指针,以开展原始性科学创新研究、出一流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、服务于国家安全与地方发展为目标,以承担国家与地方重大科技项目、建设重大科学平台、培育优秀创新团队为抓手。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,目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(973项目)6项,2002-2003年获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与重点项目15项,上海市重大与重点项目27项。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3个,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群体1个。近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6项,其中,“蛋白激酶在阿片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成瘾中的作用”、“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照理论,信号盲分离和主成份(微小成份)分析”以及“硅基低维结构材料的研制物性研究及新型器件制备”三项科研成果同时荣获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,居全国高校之首。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14项,获得授权专利241项,在国际上发表论文3696篇。在近三年《Science》、《Nature》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数5篇,取得重大的突破。近几年,学校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,在专用集成电路、计算机网络工程、生物技术、有机纳米材料和催化剂研究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科技成果,产生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。在非线性数学、先进材料、人类基因组学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。    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,在历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,复旦的获奖等级和总数都以绝对优势领先,其中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、《英汉大词典》、《中国文学批评通史》获特等奖;有5项成果获2000年首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,其中由陆谷孙教授主编的《英汉大词典》获一等奖,是上海地区唯一的一等奖获得者。复旦还多次获得中国图书一等奖、“五个一工程”优秀图书奖、上海市优秀图书特等奖等奖项。2002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1项,列全国高校第二位,获国家社会科学奖22项。     复旦大学还积极兴办科技产业,推动产、学、研联合体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。通过探索和实践,吸取了国内外有益的经验,实施多种模式发展科技产业,使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并且打造出了“复旦”生机勃勃的校办产业群,也开辟出一条具有“复旦特色”的产业化之路。现有上市公司3家,其中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2家,如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,是国内首家专门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、开发、生产、销售的发起式股份有限公司,它是在香港上市的第一个复旦大学品牌的高科技企业,在“亚洲金融”杂志评出的2001年度中国大陆地区最佳企业排行榜上,该公司列为第十位。    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260多万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,全校固定资产19亿元。学校现有各类实验室130多个,其中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, 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 6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;拥有文理医3个图书馆,全校现有藏书433万册,期刊总数超过2.5万种,均居全国高校前列。近年来,学校为迎接百年校庆,校园基本建设全面铺开,江湾新校区1500亩土地已动工兴建,预计一期工程在百年校庆前完成,邯郸校区的光华楼、枫林校区科研楼和正大体育馆也将于百年校庆前竣工,张江园区和新闻学院园区的建设进展顺利。     复旦大学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中心之一,具有广泛紧密的国际联系,学术交流活动非常活跃,已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,并向300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和人士授予了名誉博士、名誉教授、顾问教授等称号。美国前总统里根、法国前总统德斯坦、荷兰前首相吕贝尔斯、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等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,在职期间曾到复旦访问并发表演讲。复旦大学积极参与各类重要国际大学组织,继1998年成功举办了东亚研究型大学年会之后,2000年成功举办21世纪大学校长协会第4次年会,2001年又成功举办了“环太平洋大学协会”第五次年会。随着复旦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,有相当部分的学术会议在复旦主办,仅2002年学校就主办了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会议、国际合成金属会议和第七届世界对外汉语教学会议等高规格、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。 近几年,复旦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,与美国耶鲁大学、日本早稻田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。复旦校董会热心学校工作,学校每年都得到校董的大力资助。     日月光华,旦复旦兮。在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重点投资下,复旦这所百年名校正力争建设成为一所立足上海、服务全国、国际一流的高水平、研究型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,为人类文明进步,不断探索教育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。

【展开

招生信息

历年分数线
年份 招生类型 是否分区 分数线 类型 是否定向 提前批 备注
2020 全日制 385/60/90 院校线
2021 全日制 A 400/60/90 自主划线 数学科学学院
2021 全日制 A 400/60/90 自主划线 经济学院
2021 非全日制 A 400/60/90 自主划线 经济学院
2021 全日制 A 400/60/90 自主划线 大数据学院
历年学费
学制 学费(万元) 专业 招生类型 备注
2年 21.8万 金融 全日制 学费/全程
历年招生人数
年份 招生人数 招生类型 研究方向 院校隶属 备注
2021 全日制:19人 全日制 教育部 数学科学学院
2021 全日制:41人 全日制 教育部 经济学院
2021 非全日制:20人 非全日制 教育部 经济学院
2021 全日制:26人 全日制 教育部 大数据学院
2022 全日制:19人 全日制 (01)金融工程与管理(02)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(03)随机金融与风险分析(04)金融衍生品的定价与计算 教育部 (018)数学科学学院
2022 全日制:65人 全日制 (04)金融衍生品的定价与计算 (02)量化投资 (03)投资银行 (04)资产管理 (05)金融科技 教育部 (068)经济学院
2022 全日制:20人 全日制 (01)金融科技 教育部 (098)大数据学院
历年录取人数
年份 录取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招生类型 备注
历年调剂情况
年份 调剂通知详情 是否接受调剂 接受调剂类型
初试/复试
初试考试科目
同等学历加试科目
同等学历参考书目
复试考试科目
复试参考书目
总成绩的核算方式

MF择校评估

MF报考测评:2022MF报考测评申请中,填写相关信息可获赠专业老师进行考研指导。

研友园地

关注我们 社科赛斯官方微信

关注我们 社科赛斯官方微博

系统使用说明